地方新闻

葛均波院士:做好血脂科学管理,尽早进行筛查和干预

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为主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因。8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指出,俗称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的明确致病性因素,因此做好血脂管理成为ASCVD的防治关键,需尽早进行血脂筛查和干预,将血脂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

葛均波教授表示,目前我国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35.6%①,相当于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血脂异常。但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达标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ASCVD极高危/超高危患者的LDL-C水平需要实现双达标,即LDL-C分别降至1.8微摩尔/升和1.4微摩尔/升以下,且较原水平需降低超50%①。

葛均波教授表示,目前他汀治疗仍是降脂治疗的基础,但是仍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仍不能实现血脂水平达标,对于这类患者,联合用药成为新的选择。在降脂治疗中,阿托伐他汀的使用较为广泛,这类他汀药物可联合依折麦布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其他的非他汀类药物,帮助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

同时,葛均波教授强调了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预防重心前移的重要性。高脂血症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在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被发现,因此需要加强公众对血脂异常和ASCVD的认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另一方面,需要重视早期筛查,扩大血脂筛查人群,这将有利于实现心血管疾病的早防、早诊和早治疗。

参考文献:
①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3):237-271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