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婴幼儿的这种红色“胎记”,可能是血管瘤

血管瘤在初期可能表现为皮肤表面的红色斑片,但这不是普通的胎记。尽管血管瘤有自然消退的过程,但因其可能增生至较大体积、破溃或长在眼眶、气道等重要部位而对婴幼儿健康构成威胁,因此需要及时就诊治疗。10月25日,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血管瘤与介入血管外科主任郭磊来到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民名医》直播节目,对儿童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规范化诊疗进行了科普。

血管瘤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形成的良性肿瘤,根据新的分类标准,分为普通硬外血管瘤、先进性血管瘤以及少见的卡伯锡血管瘤、内皮细胞瘤等。郭磊介绍,大约1/3的血管瘤在出生时即出现,但大部分在出生后两周内被发现,表现为充血性、擦伤样或毛细血管扩张样的红色斑片,随时间在1到3个月内快速增生,突出皮肤表面。而普通的胎记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的红色斑块,压之会褪色,且不会额外突出于皮肤表面。

郭磊提到,血管瘤的发病率在人群中大约为4%到10%,尽管有家族倾向,但并非遗传病。目前,血管瘤的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孕期的一些因素如早产、低体重、缺氧多胎等可能与血管瘤的发病有关。

在治疗方面,郭磊分享了丰富的经验。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外敷药物、物理加压、激光治疗、注射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方法根据血管瘤的类型、位置及大小选择。他表示,其中介入治疗具备一定优势,这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可以精准地将药物输送到血管瘤内部,达到快速消退的效果。尤其面部的血管瘤应作为高危血管瘤处理,选择微创或无创手段治疗,以减少对宝宝颜值的影响。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