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
晚期复发鼻咽癌治疗有新选择
本报讯(记者 王潇雨 通讯员 陈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明远教授团队联合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一项前瞻性Ⅲ期临床研究首次证... -
脑膜炎致病菌如何穿越血脑屏障
(特约记者 李哲 通讯员 丛敏)引起脑膜炎的3种主要细菌,利用同一机制穿越血脑屏障,入侵大脑,从而引起炎症。南开大学王磊教授团队的这一研究成果,为开发防治细菌性... -
一种细胞受体能抑制新冠感染
据新华社悉尼2月15日电(记者 郝亚琳)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人体内的一种细胞受体能够抑制新冠病毒感染健康细胞,并在体内建立保护屏障。研究人员希望这有... -
重庆研究人员发现一新等位基因
(特约记者 陈英 通讯员 杨莉)近日,记者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获悉,该院输血科主任李春莉、副主任医师张涛发现的一新等位基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收录,成为人类基因库的“... -
研究揭示皮肤癌的脑转移机制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9月25日电(记者 王卓伦 吕迎旭)以色列等国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临床检查杂志·观察》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了黑色素瘤这种皮肤癌转移到大脑的机制... -
青少年内化精神障碍有两个亚型
(特约记者 孙国根)内化精神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是青春期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近期,一项大规模纵向队列研究发现,青少年内化精神障碍存在高冲动和低冲动两个亚型...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有新靶点
本报讯(特约记者 胡晓军 张晓华)我国学者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了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论证了菌群移植治疗该病的新策略。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刊登... -
新研究有望提早发现帕金森病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9月13日电(记者 王卓伦 吕迎旭)以色列海法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参与的一个国际团队发现,不同类型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类似的神经受损情... -
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患抑郁症风险
(特约记者 孙国根)一项研究发现,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高可降低57%的抑郁症患病风险;健康生活方式能够通过影响人类大脑结构、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进而对预防抑郁症... -
精准防治扩张型心肌病有新依据
本报讯 (特约记者 常宇 通讯员 田娟)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汪道文教授团队研究证实,卡波西肉瘤相关病毒(KSHV)感染是扩张型心肌病进展的危险因素... -
这种基因突变眼病治疗找到新方法
(特约记者 孙国根)近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徐格致教授、吴继红教授临床团队完成中国首例RPGR基因变异相关的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XLRP)患者的基... -
迄今最全人脑细胞图谱被绘出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刊发在新一期美国《科学》《科学进展》和《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21篇论文公布并阐释了迄今最全的人类大脑细胞图谱。多国科学家参与的这... -
长寿浆细胞诞生机制被发现
新华社东京12月18日电(记者 钱铮)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开发出了能测定实验鼠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寿命的实验系统,实现了对实验鼠浆细胞生存状态的长时间追踪,进... -
“喷墨系统”可为细胞准确送药
据新华社东京10月10日电(记者 钱铮)借助喷墨打印机的精密液滴控制技术和能帮助药物通过细胞膜的细胞穿透肽,日本研究人员在不损伤细胞膜的前提下,将极小剂量的大分... -
痴呆风险预测新模型前瞻性更佳
(特约记者 孙国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临床研究团队与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程炜研究员团队,利用生物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开发... -
新型水凝胶或能抑制胰腺癌进展
(特约记者 陈明雁 通讯员 张文佳 干玎竹)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薛华丹、金征宇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针对胰腺癌特有的肿瘤微环境,研发了一种新...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可精准预测
本报讯(特约记者 张蓝溪 通讯员 黄育鸿 郝黎 靳婷)我国学者构建的针对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可在术前精准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 -
我国学者建立肝脏血管组学人工智能模型
(特约记者 程守勤 通讯员 黄义飞)近日,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成果论文,发表在北美放射学会会刊《放射学》上。该项研究首次建立肝脏血管组学人工智能模... -
研究人员使用3D打印和干细胞制造眼组织
据新华社北京2022年12月29日电 近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眼科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患者干细胞和3D生物打印技术制造出了可支持视网膜感光的眼组织。这一... -
HPV相关口咽癌放化疗有低毒方案
本报讯 (特约记者 王懿辉 通讯员 许婷婷 王广兆)放化疗毒副作用影响口咽癌患者生存质量。日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陆雪官教授、许婷婷教授团队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