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美国更新高血压指南,这三条降压建议值得关注

8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等十余家学术机构联合发布新版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与处理指南。这是美国自2017年以来首次更新高血压指南,其中有三点变化值得我们关注。

血压还要降一降

不少人觉得血压只要不超过140/90毫米汞柱就没事,现在这个想法要改改了。8月17日,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郭艺芳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新指南确立了更低、更早、更严的血压管理策略。具体来说,各类人群(包括健康状况较好的80岁以上老人)都建议将降压目标定在130/80毫米汞柱;对于确诊高血压但心血管事件风险未增加的成人,鼓励将收缩压目标定至120毫米汞柱。

新版指南建议,血压高于140/90毫米汞柱,就应立即启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血压高于130/80毫米汞柱,就应采取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后仍未能降至标准内的,同样建议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对于同时伴随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肾病,或经评估10年内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的患者,血压只要高于130/80毫米汞柱就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为何要收紧标准?郭艺芳解释,临床证据显示,从115/75毫米汞柱开始,高压每升高20 毫米汞柱,低压每升高10 毫米汞柱,发生心梗脑梗的风险就会增加一倍。过去140/90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控制标准让不少患者的心、脑、肾长期承受着高压血流冲击,已经成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与致死、致残率持续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执行更严格的标准可以推动人们更主动地管控血压。

顽固高血压查一查

新版指南建议,所有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低钾,均需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下简称原醛),且筛查时无需停用多数降压药以减少筛查障碍。

郭艺芳介绍,顽固性高血压指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联合使用3种足量降压药物(含利尿剂),但血压仍然无法达标的情况。这类患者中继发性高血压的占比很高,即有明确病因的高血压,如果不找到病因,纯靠药物很难控制。而原醛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类型,筛查其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治疗,改善疗效。

但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许多医生将低血钾作为原醛的典型特征,仅对合并低血钾的患者筛查原醛,这是不对的相当一部分原醛患者的血钾并不低,并不能以此未由放弃筛查。

此外,新指南打破了以往筛查前必须停用降压药的惯例。郭艺芳指出,过去很多患者因为停药、换药流程复杂,且担心血压升高而不愿意积极筛查,导致原醛检出率偏低。现在研究发现,即便不停用降压药物进行筛查仍能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大大降低了筛查障碍。

日常用盐换一换

新版指南推荐,高血压患者可以用含有钾盐的低钠盐,尤其是以家庭烹饪为主的人群。这点建议并非空穴来风,此前,北京大学武阳丰团队发布的研究显示,用钾盐替代钠盐能使高血压风险、心脏病、中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1%,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3%。郭艺芳指出,对于担心少放盐菜不好吃的人来说,钾盐能保持一定咸味,让控盐变得更容易坚持:如果单吃钠盐,通常建议每天摄入量在5克以内,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件容易事。

不过,郭艺芳提醒,钾盐也不是万能的,它在减少钠摄入的同时也增加了钾摄入,对于有明确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如肾衰患者来说,可能导致高钾血症,这类人群并不适合使用钾盐替代钠盐。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