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院士:多学科交叉协作,是提升疾病防治水平的重要手段
8月23日,第八届中西融合呼吸健康大会暨第二届中西融合耳鼻咽喉健康大会在天津市开幕,该会议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致辞中表示,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中西融合同一气道同一策略共同呵护。这一主题不仅体现了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的理念,更展现了呼吸与耳鼻咽喉两个学科的密切协作立足同一气道,从防治策略到健康促进,形成跨领域、跨学科、跨体系的合力。这种多学科交叉、全链条协作,是提升疾病防治水平的重要手段。
本届大会将肺结节防治列为重点议题,会上宣布成立中西医协同肺部结节全程诊疗与健康管理创新研究协作网络、立项开展《中西医协同推动中药参与肺结节全程诊疗管理体系构建及药物评价关键技术》,旨在系统构建肺结节中西医联合防治体系,搭建一体化管理数据平台,开展肺结节中西医结合全程管理服务。针对肺部结节不同类型、不同病程、不同程度启动系列专题循证研究,推动中医药临床评价及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发展。
中国中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江涛表示,过去一年,专委会以公益引领、学术驱动、基层落地为核心,构建五位一体的融合生态。连续举办七届呼吸健康大会,开展330场中西融合大讲堂全国巡讲,惠及680万医务工作者与公众;中西联合防治慢性气道疾病中国行公益行动通过云端与现场结合模式,将指南共识深入基层医疗机构;设立的中西医联合防治呼吸疾病青年托举工程为跨学科创新人才搭建成长平台。
他表示,未来专委会将在技术赋能、诊疗路径建设、基层健康网络构建中,以肺结节为示范,整合多组学技术、影像人工智能及真实世界数据,建立中西医协同的风险预测-辨证分型-疗效评估智能模型,推动防治方案从标准化向精准化升级,使中西医融合成果惠及县域与乡村的亿万群众。
中国中药协会耳鼻咽喉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阮岩表示,专委会组织建设的工作已经形成了中西医融合的组织体系,《中西医联合防治急性咽炎临床应用指南》在会上的正式发布,将填补这一领域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化的空白,对推动急性咽炎临床诊疗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接下来专委会将充分发挥各专业领域与青年委员队伍的作用,形成中西医携手攻关,中西医协作、研究的长效机制。从年轻医师抓起,各专业齐头并进,协助中西医融合的学科建设,推动中西融合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服务于中西医产业的传承创新。(林敬)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