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藿香正气水有专属适应证,专家给出正确用法

立秋后,高温不减,这款素有解暑良药之称的中成药藿香正气水再度成为关注焦点。近年来因与头孢类药物同服引发严重反应等案例频现社交平台,藿香正气水究竟应该怎么服用?

日前,仍有不少因暑热导致身体不适的患者前来就诊,藿香正气水确实是夏季常备药,但用错的情况也不少,它并非适合所有的中暑病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室组长、副主任药师徐熠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藿香正气水药性偏温,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感冒,患者以怕冷为主、无明显发热、无汗、痰涕清稀、舌苔薄白。另外,对于冬季常见的寒湿感冒,藿香正气水同样具有治疗效果。需要注意,以发热为主,伴出汗、痰涕黏黄、舌红苔黄的风热感冒,不在其适应证范围内。

藿香正气源于宋代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最初是一种粉剂,称为藿香正气散。随着时代变迁,这一经典药方逐渐发展出多个剂型,如酊剂、水剂、胶囊等,成分相同,辅料有差异。

以最常见的藿香正气水(酊剂)为例,其含40%~50%酒精,起效快但刺激性大,适合无酒精禁忌的成年人急症使用,禁用人群包括儿童、孕妇、哺乳期女性、酒精过敏者及肝病患者。与之对比,藿香正气口服液去除了酒精,口感温和,对老人、儿童更友好,且可与头孢类药物同服。滴丸与软胶囊则无酒精无糖,适合司机、糖尿病患者及畏苦者。原则上,急症可选水剂或滴丸,慢性病调理用胶囊,儿童优先口服液。

近些年,藿香正气水的双硫仑样反应风险屡被提及。徐熠指出,其酒精成分与头孢类、甲硝唑等药物合用,可能引发颜面潮红、心悸,甚至休克,因此必须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切勿自行随意服用和长期大量服用。

日常使用时,需注意服用前充分摇匀,成人常规剂量为每次5~10毫升,每日2次,儿童需根据体重调整用量或遵医嘱。建议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刺激。服药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忌烟酒、辛辣、生冷及油腻食物,多饮温水促进药效。避免与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联用,不能和含乌头类的中药制剂或汤剂同服。服药后,建议静卧休息30分钟,其间不宜从事驾驶、高空作业或剧烈运动等活动。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