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试行健康提示标识后,八成上海市民更加关注饮料含糖量

(健康时报记者 尹薇 徐婷婷)9月4日,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健康促进中心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六成上海市民经常购买预包装饮料,近八成市民关注饮料含糖量信息,超五成市民选择无糖或低糖饮料无糖或低糖饮料已成为预包装饮料消费主流选择。

该调查由10695位上海市民参与,调查内容重点聚焦市民对含糖饮料的选择偏好、关注度和消费态度,调查方式是线上线下结合。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市民购买饮料的行为较为普遍。最受市民喜爱的前五位预包装饮料类型分别为:茶饮料(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等),包装饮用水(如纯净水、矿泉水等),果蔬汁类及其饮料(如纯果蔬汁、果蔬汁饮品等),特殊用途饮料(如营养素饮料、运动饮料等)。

此外,从市民对饮料含糖量的关注度来看,近八成市民(78.7%)比较关注饮料的含糖量信息,并尽量选择无糖及低糖饮料,且更偏向于茶饮料及碳酸饮料。

对于含糖饮料的消费态度,近五成(47.8%)市民表示会因饮料含糖量标注不够清晰而放弃购买。近四成(39.5%)市民表示会因为饮料的健康宣称(如富含膳食纤维)增加购买意愿。八成以上(86.0%)市民表示当前无糖或低糖饮料的品类比较丰富,基本能找到想要购买的类型。

青年群体对饮料的含糖量接受度较宽,对于含糖饮料的接受度高于其他年龄段;中年群体偏好低糖饮料;老年群体偏好无糖饮料。

上海市市民对不同类型饮料的含糖量偏好存在差异,茶饮料中购买占比较高的是无糖饮料(44.8%)及含糖饮料(41.3%);碳酸饮料中购买占比较高的是含糖饮料(46.9%)及低糖饮料(30.2%);果蔬汁类及其饮料中购买占比较高的是含糖饮料(86.4%);特殊用途饮料中购买较多的是低糖饮料(59.9%)。

而据线下观察发现,同一品牌、同一系列、同一规格的饮料,无糖或低糖饮料的售价略高于含糖饮料的售价。与此同时,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27.1%)市民明确表示愿意为无糖或低糖饮料支付更高价格。

与此同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基于某头部电商平台2019年至2024年上海市预包装饮料销售数据研究发现:2019-2022年含糖饮料销量保持高位,季度平均销量为299.8万件,但2023年至2024年持续保持低位,季度平均销量为83万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健康政策与消费意识逐步转变为减糖消费趋势。

据悉,上海市于2023年率先在部分商超、便利店试点使用健康提示系统,并于2024年发布《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制作样式及设置指南(试行)》,提醒消费者关注饮品糖含量;2024年初该地又建立了国内首个饮料营养分级算法及营养选择标识,在2万多家餐饮门店、外卖平台、连锁超市等推广应用,直观指导消费者选择健康饮品。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