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幼儿误吞电池造成终身残疾,医生提醒这些也是高危物品

(健康时报记者 韩金序 杨林宋)9月6日,幼儿误吞电池10小时致终身残疾的话题冲上热搜。据荔枝新闻报道,江苏南京1岁半的一名孩子因误吞纽扣电池导致呕吐、拒食,送医后发现电池已在其食道中卡压约10小时,造成不可逆的食道腐蚀穿孔和终身残疾。

在医院急诊科,儿童误吞异物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好奇心强,习惯用嘴巴探索世界,一不小心就可能将手边的小物件吞入消化道。9月6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许晓文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儿童容易误吞的异物种类多样,常见的有硬币、纽扣电池、小玩具零件、磁力珠、发卡、别针、鱼刺、果核等。其中,硬币最常见,因为小巧易取,儿童常将其当作玩具;纽扣电池(尤其锂纽扣电池)和磁力珠则属于最危险的异物,纽扣电池卡在食管后,最快2小时内会形成电流回路并泄漏强碱性电解液,导致消化道黏膜快速灼伤、坏死甚至穿孔,而多个强力磁珠(或一个磁珠加一块金属)被吞入后,可在肠壁间相互吸引压迫,导致肠壁缺血、坏死、穿孔;鱼刺或别针等尖锐异物,容易刺伤食道或胃肠道,引发感染或出血;食物类如果核或大块肉食,则可能引起气道梗阻或消化道堵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蔡馥丞表示,一旦发现孩子误吞异物,家长务必保持冷静,先观察孩子是否有不适症状。如果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紫,说明异物卡在气道、导致窒息,应立刻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对于1岁以下婴幼儿则应将其放置为俯卧位、拍背压胸法急救。

若无窒息表现,但怀疑孩子误吞电池,应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蔡馥丞强调,切勿对孩子催吐,否则可能导致强腐蚀物质再次经过食道,造成二次损伤。也不能吞服任何食物、水或奶,以免加速电池泄漏或加重消化道阻塞。另外,拨打120时应明确告知孩子可能吞下了电池,这样能让医院提前做好应急准备。最好能提供同类电池,让医师快速识别电池类型和预判损伤性质,制定最佳救治方案。

许晓文提醒,降低儿童误吞异物风险,预防是关键。家长应确保小物件远离儿童触及范围,特别要妥善保管好直径小于3厘米的纽扣电池、磁力珠等高危物品,定期检查玩具的完整性,避免给幼儿食用易噎食物如整颗坚果或果冻。同时,加强看护和教育,帮助孩子养成不乱吞东西的习惯。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