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记者感受服贸会现场的中医特色技术

(健康时报记者 徐诗瑜 刘静怡)这是心经,旁边的是心包经,手心中间的是劳宫穴,用杵针疗法配合脏腑推拿半个小时,对于失眠能够起到缓解作用。9月11日下午,2025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展馆厦门市中医院展台处,厦门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推拿三科主任戴秀霞向正在体验的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先体验中医杵针,再喝一杯紫苏乌梅饮,能扫去一身的疲惫之气。


9月11日,在服贸会现场厦门中医医院展台,记者正在体验杵针疗法,许多参观者也十分感兴趣,一起围观。刘静怡 摄

杵针是以七曜混元杵、五星三台杵等工具,通过点叩、升降等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穴位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2021年5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戴秀霞的杵针诊疗手法传承于四川李氏杵针流派,主要用于颈椎病、腰腿疼、肩周炎及焦虑失眠等疾病的辅助治疗。这种传统的中医诊疗技术也通过国际交流的形式传到了法国、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通过杵针点叩运转、推拿右手手臂、手掌,记者感觉到身体微微发热,也渐渐卸下了疲惫。杵针的作用相当于刮痧、推拿加上针灸,集三者于一体,不同于针灸有创的形式,无创、舒适的疗法在儿童、老人、以及恐针人群中接受度更高。杵针推过手心,微微发红的状态证明身体健康。但如果手心有黑痧,意味着气滞血瘀、寒湿凝滞,可能有肿瘤相关的疾病或者是长期的焦虑、抑郁。戴秀霞介绍。


记者正在体验隔核桃壳眼镜灸,该疗法源于清代顾世澄《疡医大全》中核桃皮灸治外科疮疡的记载。刘静怡 摄

除了中医杵针疗法,厦门市中医院还带来了南少林骨伤流派、中药雾化治疗干眼、鼻内针刺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耳穴埋豆等中医适宜技术体验。耳穴埋豆是采用王不留行籽、磁珠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映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在体验区,医生一边在记者的耳廓贴压,一边为记者讲解。


记者在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展馆厦门市中医院展台体验耳穴埋豆。徐诗瑜 摄

一只耳朵,有着近百个穴位,身体的器官组织都分布在耳朵的对应反射区域,身体不适时,耳朵也会有所显现:水肿、脱屑......耳穴埋豆是我国中医特色疗法之一,操作简单方便,不受场地和环境的限制。这颗小小的磁珠,就能帮助缓解失眠、脾虚等症状。

另一个展台上,静静放置着一台中药超声雾化机器。作为传统中药熏蒸疗法和超声雾化结合的产物,这一技术能够将药液转化为气雾。中药液香气氤氲,拿起管道对准眼睛,就能缓解干眼症状。


记者正在体验中药雾化治疗干眼,医生介绍,这属于中医外治法中熏眼法的一种。刘静怡 摄

这种方法,避免了使用常规滴眼液中防腐剂的副作用。厦门市中医院党委书记蔡成福介绍,中药超声雾化使用简便易廉,治疗持久,优势明显。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