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造影剂过敏,如何做介入治疗?
(健康时报记者 高瑞瑞)医生,我之前用碘造影剂过敏差点出事,这次手术还能做吗?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诊室里,56岁的赵雷(化名)满是不安。一个月前,他因原发性肝癌接受了肿瘤切除手术,此次入院,本是为了进行术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可一场过往的过敏惊魂让他感到非常不安。
浙江省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邓敏正在为患者手术。受访者供图
患者曾在一次检查中使用过碘造影剂,当时突发严重过敏反应,不仅皮肤出现大面积皮疹,还伴随呼吸困难,险些危及生命。浙江省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邓敏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常规介入手术离不开碘造影剂,它就像眼睛,能帮助医生清晰看到血管走向,精准完成治疗。可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就可能引发低血压、喉头水肿甚至休克,对有过敏史的赵先生来说,风险更是成倍增加。
据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数据统计,约4%~12%的患者在注射碘造影剂后会出现过敏反应,但多数为轻中度反应。约0.01%~0.05%患者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大多数碘造影剂过敏反应为轻度,在注入碘造影剂后几秒、几十秒或几分钟内出现,症状包括皮肤瘙痒、潮红、起皮疹,这类轻度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解除碘过敏原后观察,或进行吸氧、血压监测,必要时注射抗过敏药即可;少数为重度过敏反应,症状有头晕、血压下降、喉头水肿、休克,需立即抢救。邓敏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邓敏介绍,对于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也可考虑用其他造影剂,但临床中存在患者同时对多种造影剂过敏的情况。过敏患者可以考虑用二氧化碳造影替代碘造影剂的使用。二氧化碳是一种特别适合特殊患者的绿色造影剂,它无色无味,在血液中的溶解度极高,注射后能随着呼吸自然排出体外,既不会损伤肾脏,也很少引发过敏反应。
邓敏建议,若患者有过碘造影剂过敏经历,后续就诊做介入检查或其他相关检查时,一定要主动告知医生过敏史;医生会根据情况尽量选择其他替代方式或造影技术,保障患者安全。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