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桦加沙”过后海滩现大量生蚝,谨慎捡拾防范安全风险

(健康时报记者 乔芮)近日,台风桦加沙过境广东、海南、福建等地,部分沿海滩涂出现大量被冲上岸的生蚝,吸引不少当地群众和游客前往捡拾。有网络视频显示,在一处海滩上,生蚝密密麻麻铺满地面,诸多人提着桶、拿着袋子,扎堆捡拾,场面颇为热闹。不少网友评论:这份大自然的馈赠能吃吗?

台风后捡拾生蚝回家烹煮有两方面的安全健康风险。9月27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翁成钊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一是台风过后海滩上的海产品来源不明,可能携带多种致病微生物,存在较高的食品安全风险;二是捡拾过程本身也面临安全隐患,建议公众谨慎对待,切勿盲目捡拾食用。

台风来袭会导致海洋水体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水体搅动加剧,可能使底层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上翻并大量繁殖。生蚝作为滤食性贝类,在过滤海水获取食物的过程中,极易富集和浓缩水中的这些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致病菌和病毒等。因此,被异常风浪冲上岸边的生蚝,已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海鲜,而是可能承载着多种健康风险的生物载体。

翁成钊解释,台风过后,海滩上包括生蚝等在内的海鲜往往来源不明,可能携带着如副溶血性弧菌、伤寒杆菌等致病菌,还有的可能感染了像诺如病毒、甲肝病毒等病毒,存在着较高的食品安全风险,不建议食用。

食用安全仅是风险的一方面。翁成钊指出,捡拾过程同样潜藏危险。台风过后,海边风大浪急,海况复杂多变,存在着被突如其来的大浪卷走的严重风险。同时,被冲上岸的海洋垃圾,如破碎的玻璃、金属片等,极易划伤捡拾者。甚至可能遭遇被一同冲上岸的危险海洋生物,如水母、海胆等的意外袭击,造成伤害。

此外,被冲上岸边的生蚝本身状态也令人担忧。翁成钊强调,这些被冲上岸的生蚝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很快死亡并开始腐败变质。在此过程中,生蚝体内的细菌会迅速大量繁殖,可能产生毒素。即使经过高温烹煮,有些毒素也难以完全去除,食用后仍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针对此次事件,福建当地相关部门已注意到该情况,并开始加强沿海区域的巡查和警示工作。工作人员在部分重点区域通过广播、竖立警示牌等方式,提醒民众不要捡拾和食用被冲上岸的海鲜产品,注意人身安全,防范可能出现的次生风险。

近年来,类似台风后民众捡拾海鲜的现象时有发生。翁成钊再次呼吁,公众应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充分认识到天降海鲜背后隐藏的健康与安全双重陷阱。美味诚可贵,生命健康价更高。面对自然界的意外馈赠,尤其是经过台风等极端天气扰动后的产物,保持警惕、理性克制,才是对自身和家庭负责的态度。

福建等相关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疾控等部门也建议,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经过检验检疫的海鲜产品,确保来源清晰、安全可控。同时,也提醒沿海居民和游客,在台风等恶劣天气过后,尽量避免立即前往海边活动,特别是不要参与捡拾被冲上岸的海洋生物,以确保人身安全。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