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假期迎出行高峰,多地疾控发布健康提示
(健康时报记者 周学津)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各地迎来出行高峰,多地疾控发布健康提示。
长春疾控提醒,国庆出行期间,要做好个人防护。在人员密集的室内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上建议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减少触摸公共物品,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避免与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密切接触,如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此外,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主要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不饮用生水,提倡饮用开水或经过消毒处理的水;蔬菜水果要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煮透,尤其是贝类等海鲜食品;做到勤洗手,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个人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至少20秒。
河南疾控提醒,需重点关注虫媒传染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食物中毒等。虫媒传染病常见的有登革热、基孔肯亚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疟疾等。河南疾控介绍,假期出游人员增多,人口流动性增加,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确保个人健康安全并防止境内外输入病例引发本土疫情。
预防虫媒传染病需要加强环境管理,定期清理家中积水,并密封所有可能积水的容器,安装纱窗、蚊帐等措施以降低蚊虫叮咬风险;及时清除杂草和垃圾避免蜱虫滋生;家畜、家禽等采用圈养,减少野外放牧,并同步做好环境消毒工作。同时,需做好个人防护。在野外应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裸露皮肤喷涂驱避剂、驱蚊剂,避免在蚊虫出现的高峰期,尤其是黄昏、夜晚到野外活动。注意避免境外感染。出国前了解目的地虫媒传染病流行状况,做好个人防护准备。此外,做好境内监测。回国入境时需做好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旅居史,以便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黔西南疾控提醒,十月进入秋季,昼夜温差大,又时值国庆和中秋长假,探亲访友、外出旅游等活动增多,需重点关注基孔肯雅热、诺如病毒胃肠炎、高血压等。秋季时患者应每天监测血压,血压相对稳定时,每天早晚各测一次;当出现波动,应增加测量频率。除了血压监测,黔西南疾控提示,要控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低于5g,低盐、低糖、低脂肪膳食;减少动物食品和动物油的摄入;适当补充瘦肉、蛋类、奶类等蛋白质,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戒烟限酒。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