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镇痛日|《常见疼痛识别与应对联合提示(2025)》发布
2025年10月20日世界镇痛日,《常见疼痛识别与应对联合提示(2025)》正式发布,帮助公众认识和科学应对常见疼痛。本次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传播与促进专项基金发布,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学术支持,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媒体支持、赫力昂公益支持。
肩膀疼、腰疼、膝盖疼这些困扰你的疼痛,该如何正确应对?对于疼痛的认知,公众目前依然存在诸多误区,尤其是在疼痛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方面存在认识不足,没有及时用药或就医,导致病情延误。为帮助公众破除常见误区,科学应对常见疼痛,发布常见疼痛识别与应对联合提示。
颈椎病引起的疼痛
少久坐,多拉伸,别做低头族。长时间视屏工作,容易导致颈部酸痛,甚至发生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缓解颈肩痛,需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肩周炎引起的疼痛
夜间肩痛加剧?可能是肩周炎的信号。肩周炎的主要症状为肩关节僵硬、疼痛。肩部活动时疼痛加剧,常伴夜间痛。科学管理疼痛,遵医嘱服药。注射、物理治疗有助于早期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
腰疼发作,切忌盲目按摩。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根本原因。应对腰椎间盘突出,坚持预防为主、规范诊疗、科学康复。
背痛
久坐伤背。坐久了,记得伸伸懒腰。腰背肌肉劳损、脊椎退行性病变,是背痛的常见原因。加强核心肌群力量,缓解背部疼痛。
膝骨关节痛
老年人骨关节疼痛,强行忍痛危害大。骨关节炎又叫退行性骨关节病,生活中常被称为骨刺老寒腿。长期忍痛,会导致关节变形,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等问题。
运动损伤性疼痛
运动损伤优先选外用药,效果不好时考虑口服药。出现运动损伤,尤其是肿胀严重,无法行动时,需要及时就医。运动后肿痛,先冰敷、制动。
肌肉劳损性疼痛
应对肌肉劳损性疼痛,外用药是首选。普通酸痛可选择含有双氯芬酸等成分的外用药膏,疼痛明显可口服消炎镇痛药,疼痛不缓解请尽快就诊。
头面痛及牙痛
头面痛及牙痛的原因复杂,发生疼痛应及时就医。头面痛伴有呕吐、视力改变等,要及时就医。缓解牙痛,可用毛巾包冰块敷在疼痛部位,或淡盐水漱口。平时注意口腔保健。
偏头痛
女性更易受偏头痛困扰,患病率为男性3倍。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剧烈头痛是偏头痛的主要特征。目前偏头痛无法根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痛药缓解。
痛经
痛经分原发和继发两种,止痛别忘了治疗原发病。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是引发痛经的主要原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减少前列腺素生成,缓解痛经。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人的一生几乎都会面临疼痛的困扰,理解其发生机制、认清相关疾病、破除常见误区,是科学应对的第一步。作为无痛中国疼痛科普工具包核心系列内容之一,已连续发布《常见疼痛管理联合提示(2024)》《常见疼痛识别与应对联合提示(2025)》《无痛中国常见疼痛自我用药指导(炎性疼痛篇)》等系列权威患教工具,为大众提供权威实用的防治知识。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疼痛、科学管理疼痛、及时规范就医,推动从被动止痛向主动防治转变。
无痛中国行动于2023年在北京启动,项目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疼痛科普专区为抓手,联合多家权威机构,通过组建权威专家团,构建国民疼痛教育知识平台,普及疼痛防治知识,呼吁每一种疼痛都值得认真对待,力求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升对疼痛的科学认知与管理行动,推动疼痛学科的建设和公众健康习惯的转变。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