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
猪胆酸防治糖尿病有望实现突破
据新华社香港5月9日电 (记者颜昊 王茜 林宁)受中国传统医学启发,香港浸会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证明,猪胆酸在人体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在预防和治疗二型糖尿... -
心梗后炎症修复研究有新进展
本报讯 (特约记者 齐璐璐)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黄浙勇主任医师和复旦大学药学院庞志清副研究员,合作开发了一种全新的RNA纳米靶向递送... -
二尖瓣介入修复术成功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杜巍巍 通讯员 杨岑)近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导管室,江洪教授团队成功为71岁的患者实施湖北省首例经国产导管二尖瓣钳夹... -
心源性猝死新致病基因被“捕获”
(特约记者 杜巍巍 通讯员 杨岑)日前,《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胡丹教授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发现了心... -
新冠肺炎药物研发有新抑制剂
(记者胡德荣)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许叶春、叶阳、蒋华良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张磊砢、肖庚富团队,新近从天然产物杨梅素中首次发现了一类靶向SARS-Co... -
二尖瓣反流夹合前后瓣
本报讯(通讯员 王倩 记者 程守勤)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教授团队,借助经皮二尖瓣夹系统(MitraClip),为一位二尖瓣重度反流的患... -
血压飙升竟是心脏副神经节瘤作祟
本报讯 (特约记者朱凡)浙江的陆先生体检时发现肾脏上有个“占位”,在上海某医院被确诊为肾脏肿瘤。术中麻醉时,陆先生血压突然飙升到200毫米汞柱,手术无奈终止。为... -
人类细胞衰老规律获进一步揭示
本报讯 (记者胡德荣)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孙宇研究员和滨州医学院付强教授领衔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衰老细胞空间基因组表观调控核心机制,并绘制了衰老相关染色... -
“老药新用”为自闭症患儿添希望
(特约记者杨静 通讯员施嘉奇)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斐教授领衔的团队,与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罗强副研究员团队,英国剑桥大... -
智能口罩可检测呼出气有无病毒
(记者李哲 通讯员张华)近期,天津大学微纳机电系统实验室段学欣教授课题组,研发了一款可以直接检测人体呼出气是否含有病毒病原体的穿戴设备。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杂志《... -
鼻咽癌治疗“中国方案”实现领跑
本报讯 (记者王潇雨 通讯员陈鋆)一项由中国研究者主导、应用国产新药、针对复发或转移鼻咽癌的三期临床研究成果,入选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的“重磅研究摘要”。该... -
新冠患者蛋白质分子全景图绘出
(通讯员张驰 记者郑纯胜)近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天南课题组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夏家红、聂秀团队,在《细胞》杂志上在线发表论文,报道了... -
新冠患者T细胞变化机制被发现
本报讯 (记者孙国根)近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教授、周晓辉教授传染病医学科研团队,发现T细胞炎症状态和CD4+T细胞功能缺陷程度是决定新冠患者重症发病... -
我国原创完全可吸收封堵器上市
(记者 崔芳 通讯员 刘怡华)3月12日,国家医学中心及高水平医院建设成果——全球首款全降解封堵器发布会在京召开。发布会宣布:经国家药监局批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 -
一项新研究挑战基因随机突变理论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记者 张莹)长期以来,基因突变的随机性一直是生物演化理论的基础,然而这个生物学经典观点受到一项新研究的挑战。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 -
髓母细胞瘤潜在诊治靶标被发现
(记者 孙国根)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周玉峰、李昊课题组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外泌体来源的微小核糖核酸(RNA)在儿童髓母细胞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儿童髓... -
免疫疗法有望减轻过敏症状
据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现在,四分之一的人有过敏反应。将有“50%的人在其一生中可能遭遇过敏性疾病”,西班牙过敏反应和临床免疫学协会主席兼巴塞罗那医院过敏科负... -
雷公藤红素纳米药物滴眼液研发成功
(记者 李季)近日,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李景果博士团队研发了一种雷公藤红素纳米药物滴眼液。该滴眼液可克服眼表给药屏障,调控角膜移植微环境,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据了... -
肠癌化疗耐药或有解决途径
(特约记者 简文杨 通讯员 戴希安 余照亮)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吴小剑课题组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谭静课题组在《先进科学》杂志上发表开发靶向药物、克服化疗... -
可穿刺封堵器解了房缺治疗难题
本报讯(特约记者 齐璐璐 通讯员 金晓璐)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成功完成3例可穿刺封堵器ReAces植入。该封堵器是由葛均波团队发明的世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