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
高场磁共振烙上“中国印”
戴上降噪耳机,躺上检查床,在磁场内停留数十分钟,影像资料就此被精确探查、记录……磁共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患者来说并不陌生,是很多疾... -
卒中高危人群早筛有新评分模型
本报讯 (记者王潇雨 通讯员刘芳超)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鲁向锋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顾东风教授团队建立了针对中国人群的脑卒中多基因遗传风... -
抗抑郁磁疗 如何影响大脑
据新华社北京电 《参考消息》6月1日登载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报道《科学家首次发现抗抑郁治疗手段如何改变大脑》。报道摘要如下:据估计,大约40%的重度抑... -
阿尔茨海默症“致病蛋白”新机制被发现
据新华社合肥2月10日电 (记者徐海涛)载脂蛋白E(ApoE)是人类大脑中含量最高的蛋白之一,它的变体载脂蛋白E4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最大风险因素,但是其致病机... -
杀伤肿瘤先锋中有“叛变者”
(记者孙国根)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徐洁杰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郭剑明教授联合科研团队研究发现,体内CXCL13蛋白和CD8蛋白的双阳性T细胞,在肾透明细胞癌免... -
泰州二院多学科联合成功救治心脏破裂大出血患者
本报讯(通讯员全梅 记者程守勤)近日,江苏省泰州市市民孙女士因车祸导致心脏破裂,在生命岌岌可危之际,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急诊中心、麻醉科、手术室等多个科... -
追击颅内“在逃凶手”
记者 赵星月 通讯员 卢国强 刘珊珊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江涛、邱晓光团队先后在国际期刊《癌症》(Cancer)和《放射治疗与肿瘤学》(Radiot... -
肝功能正常的结核病患者无需预防性用抗炎保肝药
(首席记者刘志勇)在药物治疗结核病的过程中,同时服用抗炎保肝药物,是否能够降低出现药物诱发肝损伤的概率?近日,我国临床医生在国际学术期刊《药理学前沿》发表一项研... -
人类三原核胚胎中进行线粒体DNA碱基编辑具有可行性
(通讯员 王凝嫣 蔡晓洁 记者 程守勤)江苏省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许争峰教授团队首次证明了在胚胎中进行碱基编辑器DdCBE介导的线粒体DNA碱基编辑的可行性。该项研... -
探寻治疗1型糖尿病的“中国方案”
□ 记者 王潇雨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攻击自体胰岛细胞,导致胰岛功能受到破坏。因此,患者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治疗。寻找可以抑制自身免疫攻... -
追求“躺着瘦”有新思路
(特约记者 胡德荣)靶向棕色脂肪祖细胞,通过促进组织增生提升产热能力,可作为肥胖等相关代谢性疾病防治的新策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应浩研究组联合复旦大... -
透过柔性电极清晰看大脑
(记者赵星月 通讯员卢国强)由仅有2微米大小的电极点组成的柔性电极,术中贴合在大脑上,就能帮助医生“看清”大脑的神经核团、功能区,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脑功能... -
孕期用药评价体系研究获阶段成果
(特约记者 陆继才 通讯员 颜光前)近日,云南省卫生科技教育管理协会印发《关于2021年度卫生科技成果奖奖励的决定》,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药学科主任张峻... -
女性正常收缩压水平低于男性
据新华社微特稿 长期以来,医学界定义成年人正常血压水平时没有区分性别。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女性正常收缩压水平低于男性,沿用传统标准不利于女性预防心血管疾病。美国西... -
纳米酶水凝胶微球修复椎间盘组织
(特约记者 龙利蓉 张立斌)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郝杰教授团队以退变椎间盘的酸性微环境为切入点,通过合成载纳米酶的水凝胶微球,对椎间盘基质中的乳酸进... -
ICL近视手术关键密钥找到
(特约记者 孙国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行涛、王晓瑛、魏若妍、李美燕视光学临床科研团队历经6年,围绕10258例ICL植入近视手术开展深入研究,发现IC... -
在心脏里建起一座“发电站”
(特约记者 杜巍巍 通讯员 杨岑)日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组建联合研究团队探索出将超微型、可自供电的一体化柔性压电纳米发电机应用于心脏希氏束生理性起搏。这项最新的... -
血液“种子细胞”有哪些秘密
人体由近4万亿个细胞组成。其中,造血干细胞是各类血细胞的“种子”。它们作为血液的“源泉”细胞,如果出现问题,将引起众多血液系统疾病。造血干细胞在生命体内是如何生... -
秋水仙碱有助降低新冠死亡率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1月21日电(记者 吕迎旭 尚昊)以色列希伯来大学21日在其网站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秋水仙碱治疗新冠重症患者有助于降低新冠死亡率。秋水... -
导致炎症性肠病新基因被发现
本报讯 (记者孙国根)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主任黄瑛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大力教授、多伦多大学儿童医院缪斯教授等携手,发现一种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