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
民用固体燃料燃烧对健康危害更大
(记者 孙国根)近日,复旦大学环境系李庆研究员所在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气化学团队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书肖教授团队、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李向东教授团队的一... -
N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死亡风险
(记者孙国根)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二氧化氮(NO2)污染对居民具有独立的急性健康危害,每日的二氧化氮浓度升高可显著... -
新纳米材料递送核酸简单高效
(记者 王潇雨)近年来,DNA纳米技术在核酸及小分子药物递送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简单高效地组装构建多功能DNA纳米结构仍然是一大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 -
双肾缺如新致病基因被发现
本报讯 (特约记者严丽)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张卫社教授、戴镭博士后团队在《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上在线发表研究性论著。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肾连蛋白... -
细菌跑得快的奥秘揭开了
(通讯员柯溢能 吴雅兰 特约记者宋黎胜)1秒钟可以跑出自己身长60倍,甚至100倍的距离,这是很多细菌具有的运动能力。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朱永群教授团队与医学... -
首例慢阻肺冷冻喷雾消融术成功
本报讯 (特约记者杨静 通讯员李譞)日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王昌惠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通过冷冻液氮,迅速降温至零下110摄氏度至零下196摄氏度,可有效杀死增生的... -
抗原检测:新选择助力早发现
□ 首席记者 姚常房什么是抗原检测?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的关系是什么?为何在现阶段推出抗原检测?3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决定,... -
基因稀有变异或增H7N9感染风险
本报讯 (记者张磊)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舒跃龙教授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有关H7N9禽流感研究的新成果。团队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纳入... -
防治前列腺癌早期筛查是关键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 叶定伟前列腺癌发病率在全球男性泌尿肿瘤中位居第一,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递增。在美国,九成的前列腺癌是通过筛查发现的,欧美发达国家约8... -
睡眠不足引发认知障碍有新解
本报讯(记者 付东红)近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院士团队首次从“微生物—肠—脑轴”角度揭示了睡眠剥夺导致认知受损的机制。这为防治睡眠不足引起的认知障碍提供了新的... -
幽门螺杆菌有望被“斩草除根”
(记者程守勤 通讯员郭原君)近日,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毕洪凯教授团队,成功筛选获得新型抗耐药性幽门螺杆菌的候选药物二氢丹参酮I。该丹参酮单体具有高效快速杀灭幽... -
福建医疗援藏插上5G远程服务翅膀
本报讯(特约记者 郑艺姝 通讯员 刘达宾)日前,由福建省对口援建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妇幼保健院与福建省援藏工作队、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等单位联合提交的《基于互联网﹢5... -
一重度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获救
(特约记者 齐璐璐 通讯员 金晓璐)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符伟国教授团队,利用患者自体深静脉再造腹主动脉治疗重度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获得成功,把患者... -
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有新思路
(记者 胡德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联合同济大学朱瑞新教授、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张国庆教授、复旦大学陈兴栋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朱立... -
帕金森患者记忆损伤机制被发现
(记者胡德荣)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叶铮研究组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金莉蓉团队合作,发现中脑黑质致密部的结构损伤影响帕... -
甘油三酯代谢调控机制有新解
(记者胡德荣)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韩泽广教授课题组,新近发现新型甘油三酯代谢调控分子LZP,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杂志上... -
一男性不育致病新基因被发现
(记者孙国根 通讯员刘春雨)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张锋教授、中南大学谭跃球教授联合科研团队,与安徽医科大学曹云霞教授、中国科学技术... -
一天然药物化合物具治疗帕金森病潜力
(记者付东红 通讯员秦子玉)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郑瑞茂研究员团队近日在《细胞死亡和分化》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具有帕金森病治疗潜力的天然药物化合物的抗帕... -
自身免疫病治疗“钥匙”有望找到
(通讯员王晶 记者陈明雁)北京协和医院张烜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药学院周德敏教授团队合作,历时近4年,构建了特异性抗原的CAR-T细胞,可定向杀灭B细胞,并将其应用... -
啃下骨关节退行性疾病诊疗“硬骨头”
□ 记者 吴倩 通讯员 严丽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发病初期症状较轻,常被人忽视。但以这两种疾病为代表的骨关节退行性疾病不仅是“老年人杀手”,其发病对象还逐步呈现年...